周末整理奶奶的老木箱时,我指尖触到一块裹着红布的硬物。掀开布,一枚泛着暖光的黄金戒指静静躺在掌心,戒圈内侧刻着一个工整的“顺”字,笔画间还残留着岁月摩挲的温润痕迹。
“这是你爷爷留下的。”奶奶坐在藤椅上,目光落在戒指上,像抚过一段被时光浸软的记忆,“那年他二十岁,刚学会打金饰,就遇上了兵荒马乱。他把这枚戒指藏进老宅的墙缝里,说等太平了再取出来给你奶奶戴。”
我凑近细看,那“顺”字的每一笔都带着手工雕刻的粗粝感,像是爷爷握着凿子时掌心的温度。“为什么要刻‘顺’?”我问。
奶奶叹了口气:“那时候日子苦啊,你爷爷说,‘顺’不是求老天爷万事如意,是教人心里装着份坦然。哪怕明天要翻山越岭,也得先把今天的路走稳。”她顿了顿,指腹轻轻摩挲戒圈,“后来他临终前,把这戒指塞给我,说‘戴着它,就像他在身边,教你顺着生活的褶皱往前走’。”
我忽然想起去年失业时,蜷缩在出租屋角落的自己。那时总怨天尤人,直到某天深夜翻出这枚戒指——戒圈上的“顺”字在台灯下闪着光,像爷爷在说“慢慢来”。我开始试着接受失败,每天投十份简历,学一项新技能,竟真的等到了新的机会。
如今我把戒指戴在无名指上,阳光穿过窗帘洒在戒面上,折射出细碎的金芒。原来“顺”从不是捷径,而是在跌倒时愿意爬起来拍拍灰尘,是在迷茫时仍相信前方有光。爷爷没留多少遗产,却把最珍贵的礼物嵌进了这枚戒指里——教会我们,生命的顺遂,从来都是自己给的底气。
合上木箱时,我听见奶奶在身后轻声说:“等你有了喜欢的人,就把这戒指传给她。”我笑着点头,知道这枚戒指承载的不仅是爱情,更是祖辈对后代的期许:愿我们在风雨里能守住内心的从容,在平凡日子里活成自己的光。